我国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完年,便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无所不谈。“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当人们吃着这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饺时,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来历,谁能不惊叹我们文明古国的面食奇葩呢!
对于饺子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饺子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每逢初一家家都会做饺子吃,宝贵人家还会把金银小馃包在饺子里,吃到的人一年都有好运气。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不同时代,饺子的名称不同。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
现在,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相同。北方人叫“饺子”,南方不少地区却称之为“馄饨”。饺子因其用馅不同,分为猪肉水饺、羊肉水饺、牛肉水饺、三鲜水饺、红油水饺、高汤水饺、花素水饺、鱼肉水饺、水晶水饺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还有煎饺、蒸饺、水饺等区分。
关于饺子的来历,民间还有一则传说。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
一天,奸臣潘素水对皇帝说,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变成神仙。于是皇帝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一个叫苏巧生的厨师被选上了,他凭自己高超的技术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每个都令皇帝满意。可做最后一次饭时,苏巧生却不知该做什么了。绝望的他就把菜案上剩下的羊肉和菜剁碎了,胡乱搁上调料,用面皮包了,在锅里煮熟后呈给皇上。苏巧生呆呆地坐着等死,却不料皇帝说今日的饭最香,还问那是什么东西,苏巧生看那扁扁的东西,信口说那是民间美食——扁食。皇帝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苏巧生却对这昏君气愤极了,第二天便溜了。后人为了纪念苏巧生便学着包扁食吃。扁食便流传下来,直到今天仍是我们喜爱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