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1—1700),字元孝,号半峰,又号独漉山人,亦称罗浮布衣。广东顺德人。其诗为“岭南三家”之一,有“独漉堂集”。
【次凤阳逢中秋】
未到问沽酒,早投城北闉。莫令亡国月,得照渡江人。
世薄功名士,秋销战伐尘。余生付樽杓,留醉上车轮。
【释义】
次,指暂住。
闉(yīn),城门外的曲城。
渡江人,明写自己从广东渡过长江至凤阳,暗用西晋亡后达官贵人南渡建东晋典故,寓亡国之意。
功名士,追求功名的人。战伐尘,指战火。付樽杓(sháo,同勺),指饮酒。樽杓,盛酒的容器。
【详解】
作者从广东渡长江北上途经安徽凤阳县时,正逢中秋节,投宿城北小店沽酒。
天上一轮明月高照,亡国的哀痛涌上心头。感叹在国破家亡的境况下,还追求什么功名呢?把后半生付予酒杯吧,做山隐之人,饮酒赋诗,长醉不醒。此诗写途经凤阳所感,借酒抒志,表达诗人对明亡的痛苦心情和不仕清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