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征明

古代茶诗名篇五百首[电子书]

(1470—1559),初名壁(亦作璧),字征明,以字行,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书画家,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是夜酌泉试宜兴吴大本所寄茶】

  醉思雪乳不能眠,活火沙瓶夜自煎。白绢旋开阳羡月,竹符新调惠山泉。

  地炉残雪贫陶谷,破屋清风病玉川。莫道年来尘满腹,小窗寒梦已醒然。

  【释义】

  雪乳,指茶。

  阳羡月:指阳羡茶。

  竹符,用苏轼破竹为契,给挑水僮子作调水符,取玉女泉水烹阳羡茶的典故。

  惠山泉,无锡惠山寺石泉水,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水。 陶谷,北宋陶谷,遇雪,取雪化水烹团茶。

  【详解】

  此诗写文征明追思宜兴友人,夜间独自煎茶的情景,末二句讲茶能涤去心中的昏寐与各种杂念,使人心地旷达,更清醒、达观地看待世界。

  【相城会宜兴王德昭为烹阳羡茶】

  地炉相对语离离,旋洗沙瓶煮涧澌。邂逅高人自阳羡,淹留残夜品枪旗。

  枯肠最是搜诗苦,醉眼翻怜得卧迟。不及山僧有真识,灯前一啜愧相知。

  【释义】

  语离离,话语滔滔不绝。

  涧澌,指山泉水。

  阳羡,地名。宋改宜兴,其地自古产茶,故城在今宜兴市南。

  山僧,指唐诗人卢仝,有《七碗茶诗》,自称“卢山人”。

  相如,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

  【详解】

  诗人在异乡与友人不期而遇,大喜过望,连夜以山泉水烹以友人家乡产的贡茶阳羡茶,以待贵客,以助谈兴;又品茗赋诗,以志幸会,乃至通宵达旦。

  【谢宜兴吴大本寄茶】

  小印轻囊远寄遗,故人珍重手亲题。暖含烟雨开封润,翠展枪旗出焙齐。

  片月分明逢谏议,春风仿佛在荆溪。松根自汲山泉煮,一洗诗肠万斛泥。

  【释义】

  小印轻囊,用私印,包装轻巧。

  遗(wèi),送。

  枪旗,谓茶芽尖如枪,叶展如旗。 

“片月”句化用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句。荆溪,水名,在江苏宜兴市南,流经阳羡茶产区。

  诗肠,诗思,诗情。

  斛(hú),量器名,五斗为一斛,二斛为一石。

  【详解】

  此诗称赞友人寄来的名茶阳羡茶形“齐”,色“翠”,香浓,捧着它,仿佛从荆溪吹来一阵春风,带来了茶山的氤氲之气;品饮它,能荡涤心中的尘垢,浇开胸中的块垒,宣泄沉郁,净化诗魂。

  【煎茶诗赠履约】

  嫩汤自候鱼生眼,新茗还夸翠展旗。谷雨江南佳节近,惠山泉下小船归。

  山人纱帽笼头处,禅榻风花绕鬓飞。酒客不通尘梦醒,卧看春日下松扉。

  【释义】

  鱼生眼,苏轼《试院煎茶》:“蟹眼已过鱼眼生。”

  展旗,苏轼:“白云峰下两旗新。”“叶展如旗,芽尖似枪”为龙井名茶“旗枪”。

  惠泉山,即无锡西郊之惠山,有上、中、下三池,上池水味清醇,陆羽以为天下第二泉。

  山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何事便到山人家?” 纱帽,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纱帽笼头自煎吃。”

  “禅榻”句,杜牧《题禅院》:“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酒客,嗜酒之人。

  尘梦,人世的梦幻。

  松扉,即柴扉,用柴做的门,也用以指贫寒的家园。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柴门反关无俗客。”

  【详解】

  此诗化用卢仝、杜牧、苏轼等唐宋大诗人的咏茶名句,描述了新茶的形色之美,品质之高,煎茶的水质之优,煎茶功夫之细,以及煎烹、品饮的环境之幽雅。末尾称赞茶能令人头脑清醒,看破红尘。

  【题 画】(之二)

  一重山崦一重溪,犹有人家住水西。行过小桥回首望,焙茶烟起午鸡啼。

  【详解】

  在山清水秀的江南产茶区,茶农们早起上山采茶,然后赶回家拣择,中午前后就开始炒制新茶。文徵明的画与这首题画小诗,表现的就是这种山区茶事的诗情画意。

  • 下一篇 明-何景明
  • 上一篇 明-唐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