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卢仝

古代茶诗名篇五百首[电子书]

(775?—835),自号玉川子,年轻时隐居少室山,家境贫困,刻苦读书,不愿仕进。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王涯家,与王同时遇害。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释义】

  阳羡茶:阳羡,古属常州。沈括《梦溪笔谈》:“古人论茶,唯言阳羡、顾渚、天柱、蒙顶之类。”张芸叟云:“有唐茶品,以阳羡为上。”(《茶事拾遗》)阳羡县在宋代以后曾一度改名为义兴县,故又有“义兴茶”之名。该茶在唐代经茶圣陆羽品为“芬芳冠世产”,列为贡茶,历唐、宋、元、明盛行不衰。

  【详解】

  此诗又称《七碗茶诗》,是与陆羽《茶经》齐名的玉川茶歌。诗中通过记叙孟谏议送来新茶,联想到茶叶的采摘与焙制,接着浓墨重彩描写自己反关柴门,独自煎茶品尝的情趣与快感,连饮七碗,如珠走坂,直吃得两腋生风,飘飘欲仙。至此诗人笔锋一转,直上天庭,为百万苍生请命,问一问下界的老百姓何时才能得到苏息的机会!全诗浅显易懂,饶有情趣,风格别致,寓意深刻,是茶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