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制造篇-木工匠的开山鼻祖——鲁班

中华科技故事[电子书]

一说到中国历史上的能工巧匠,就不能不提到鲁班,他不仅在木作工艺上掌握了超凡的技艺,还发明了许多对于木匠技术改进有着重要作用的工具与方法,进而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正是凭借着早年所积累下的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创造力,鲁班成为后来木工匠尊称的祖师爷。

在鲁班生活的年代,战争连年不休,连年的战争和社会变动使得对工匠的需求量大增,使工匠们获得自由施展才能的机会,可以说,鲁班早年的很多成就都与战争有关。那时,每个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士们关上城门,站在城墙上守卫着,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过是弓箭、长矛之类,很难将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围了多日,干着急攻不下来。鲁国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自己盖房子时用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造一个长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墙了吗?如果在梯子上还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云梯,从地上架起来,能够上高高的城墙,上面还可以站人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变而来的。大约在公元前450年前后,鲁班从鲁国辗转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准备利用云梯攻打宋国,但被墨子制止,墨子的思想是“兼爱非攻”,主张制造实用的生产工具,反对战争,更反对为战争制造武器,后来鲁班正是接受了这种思想,放弃了对兵器的研究,转而发明各种实用的生产工具。

鲁班很注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研究,他受自然现象的启发,致力于创造发明,鲁班善于观察的特质尤其体现在他对锯子的发明上。有一年夏天,鲁国国王要鲁班监工营造一座宫殿,期限为三年。但是这座宫殿所需的木料,如果使用斧头的话,那么所有工匠一起到山上砍上三年也完不成任务。这可急坏了鲁班,因为国王的话,是不允许随便更改的,如果真的是耽误了工程进度,杀头是不可避免的。鲁班愁得连觉也睡不踏实。

为了加快砍伐木料的进度,鲁班每天都要提前上山选择好要砍的树木。这天,天色刚蒙蒙亮,鲁班便迎着晨曦,踏着夜露,提前出发了。为了节省时间,鲁班便抄小路走,小路上山近,可是坡陡路滑,而且横七竖八地长满了小树、杂草,行走非常不便。鲁班只好搀着树木、拽着茅草往上爬。忽然,脚底一滑,身体便顺着山坡往下滚去,鲁班急中生智,急忙抓住一把茅草,由于没有抓牢,反而感到手掌心疼痛无比。滑到山脚,鲁班狼狈地爬了起来,伸开手掌一看,掌心已是鲜血淋漓。鲁班非常惊奇:为何一把茅草能够划破人的手掌?

鲁班顾不得疼痛,沿着滑下来的山坡,爬上去一看,这丛茅草与别的草没有两样。鲁班不甘心,便揪下一根茅草仔细地观察起来。这茅草的叶子很怪,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小细齿,人手握紧它一拽,手掌就会被划破。鲁班又试着用茅草在他的手指上拉了一下,果然又划开一道血口。鲁班正想俯身探究其中的道理,忽然看到近处有一只大蝗虫,两枚大板牙一开一合,很快吃着草叶。鲁班把蝗虫捉住细看,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

鲁班从这两件事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他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就是今天我们所使用的锯子的雏形。

如今我们生活中必备的伞也是鲁班的重要发明之一。在鲁班发明伞之前,人们出门如果遇上特殊的天气状况就很不方便。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湿漉漉的。鲁班想帮人们解决这个困难,心里很着急。他心里想:要能做个东西,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那才好呢。鲁班动了好多脑筋。后来,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还得再想办法!鲁班心想: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安。

下一页 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