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元故事-南宋与金的和战

国史(中华故事全书)[电子书]

但这次“开禧北伐”,韩译写砦蟮毓兰屏诵问疲对金的实力估计过低。这时金王朝在金世宗的统治下,继续推行封建化,国力大为增强,已远非过去能比。女真贵族称金世宗是“小尧舜”。南宋自身在军事上的准备也不足,韩不顾辛弃疾、叶适等人的反对,草率用兵,再加上用将不当和据守四川的吴曦叛宋降金,因而在战争正式开始后便屡遭败绩。以礼部侍郎史弥远为首的主和派乘机大肆活动。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韩译性谏铣议事时遭到史弥远设下的伏击,在玉津园惨遭杀害。嘉定元年(1208年)三月,史弥远一伙竟按照金朝的要求,把韩译械耐犯钕拢送往金朝“议和”:金宋改称“伯侄之国”;岁币增为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另交“犒师银”三百万两。历史上称这项和议为“嘉定和议”。这样,宋金战争又一次以南宋的屈辱投降而告终。此后,宋金的统治集团都十分腐朽,南方和北方的阶级矛盾都在加剧,双方都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因而这种南北对峙的局面,一直延续到金朝和南宋相继为蒙古所灭。

在宋金对峙期间,由于我国南方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战争破坏减少,因而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南优于北的经济形势十分显著,从而最终奠定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这对以后封建王朝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很大。

当时我国北方的劳动人民,不堪忍受女真贵族的压迫和奴役,大量南迁,使得南方人口迅速上升,并成为南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到宋孝宗时,南宋人口已接近三千万,而在此前二十年,只有这个数字的四分之一。人口增多,使得南方比较闭塞的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南宋利用南方地势低平、河港纵横、湖泊众多的优势,继续大力推广圩田和湖田。当时圩田最盛的地区在江东、浙西两路(苏南、皖南),仅宣城一地,就有一百七十九圩。太湖沿岸的苏、湖(吴兴)、常、秀(嘉兴)四州,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加上农民精耕细作,因而成为南方的产米中心。当时流行的谚语是:“苏湖熟,天下足。”南方大量种植水稻和小麦,粮食产量增加,除了外销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贩运北方,“南粮北运”的情况十分显著。棉花也得到种植和进一步推广,使得“江淮川蜀,均获其利”。这为元、明两代在全国种植棉花奠定了基础。由于棉产量大增,新兴的棉纺织业也在南宋时期迅速发展起来。当时流传着艾可叔的《木棉诗》:

车转轻雷秋纺雪,弯弓半月夜弹云。

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

这首诗说明当时已懂得了以弓弹花,以纺车纺纱和以机杼织布的技术。现今出土的文物证明,南宋人已能纺织质地均匀细密的棉毯,这对于改变我国人民传统的御寒用具有着重大的意义,是我国手工业发展史上的重大发明。

上一页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