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元故事-汴京保卫战

国史(中华故事全书)[电子书]

腐朽的北宋统治集团,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取回燕京等几座空城后,以为天下从此太平,竟自动撤除燕京以南的防务。女真贵族在灭辽的过程中,已看清了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和虚弱,因而企图乘灭辽的余威一举灭宋。他们集结重兵,目标直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1125年十月,金王朝分兵两路南下。东路由斡离不(完颜宗望)率领,攻燕京,西路由粘罕(完颜宗翰)率领,攻太原,计划合围汴京。

在金兵南犯的过程中,他们到处烧杀抢掠,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民族矛盾迅速激化的情况下,广大人民自动组织起来,进行了顽强的抗金斗争。而一些民族败类,也露出了丑恶的嘴脸。

斡离不的大军出动,负责防守燕京(当时改名为燕山府)的郭药师是个反复无常的野心家。宋朝政府倚他为“长城”,他却有自己的打算。他与金军在附近的三河县略一接触,战败后,即尽俘北宋在燕京的官员,以全军四万人降金,接着又自告奋勇,充当向导,长驱南下。宋朝派到浚州(今河南浚县)去防守黄河的大将梁方平,每天纵酒高会,忽然听说金兵已到,忙不迭地烧断浮桥逃走,烧得又不彻底,飘于北岸的浮桥还有二十八节,金军稍加修葺,就全军迅速渡过。金将得意地说:“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守河,吾辈岂能渡哉?”斡离不于十二月十日攻下燕京,次年一月初七,就出现在汴京城下,可说是神速至极。

北宋君臣一听说斡离不将兵临城下,吓得魂飞魄散。宋徽宗连皇帝也不做了,急忙让位给儿子赵桓(赵桓即钦宗,改元靖康),自己退为太上皇,带着童贯、蔡攸、朱蔚纫慌佞臣,以烧香为名,连夜逃出汴京通津门,还嫌船行太慢,自己骑驴先走。这一天,尚书以下的官员五十六人也都弃官而走。

留在开封的宰相李邦彦、张邦昌等都是那个权贵集团的余孽。他们包围宋钦宗,主张割地赔款乞和。中书侍郎王孝迪出榜搜刮“犒赏金军”的金银说:“如此则免吾民肝脑涂地;不然则男子杀尽,妇人虏尽,宫室焚尽,金银取尽。”钦宗派到金营求和的李邺回城后宣扬:“金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宋朝如累卵。”

但有志气的汴京人民和太学生们看穿了投降派的伎俩。他们要求尽诛六贼,决策抗金。禁卫军也都主张抗金,阻止钦宗出逃,听说钦宗答应留下,他们高呼“万岁”,声震天地。此后军民团结,组成铜墙铁壁,几次击败斡离不组织的进攻。在守卫封丘门、酸枣门时,杀死金兵数千,金帅知城不可克,收兵而退。

但投降派李邦彦已占上风,他们打击抗战派李纲,极力怂恿钦宗派人前往金营求和。

粘罕统率的西路军打到太原时,也遭到宋军顽强的抵抗。种师道部西北军大将王禀总统守军,协助张孝纯主持城守之责,使粘罕难进尺寸。粘罕既不能与斡离不会师汴京城下,又不能阻断宋朝从陕西方面开来的援军,使斡离不一军陷于孤立的境地。从战略角度来看,此时宋朝已转入有利形势。

斡离不因原定的合围汴京的计划未能实现,便借和谈进行讹诈,并且提出了极其苛刻的“和平条件”:一、宋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今河北定县)三镇与金;二、输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帛一百万匹、牛马万头,作为“犒师之费”;三、以亲王和宰相作为人质。尽管李纲等对此极力反对,但钦宗却听从李邦彦之议,全盘接受了斡离不所提出的条件,把从城中搜刮得来的金银财宝,一批批地送往金营,并送钦宗弟康王赵构和宰相张邦昌到金营为质。

正在这时,北宋各地援军在种师道、姚平仲等率领下,陆续赶到汴京,总数在二十万以上,而当时围城金兵不过六万,形势对宋十分有利。可是钦宗一伙,却借姚平仲一次夜劫金营失利的事件,宣布罢免李纲,以此来打击抗战派。他们的这种倒行逆施,激起了京城军民的极大愤慨。

二月初五,以陈东为首的三百多名太学生,齐聚宣德门上书请愿,要求复用李纲,罢免李邦彦等。城内数万军民闻讯后也涌向宫廷门外,要求抗金的呼声震天动地,把太学生们的请愿变为一次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这时,李邦彦刚好上朝,群众便当面痛斥他,并以砖石瓦片投打,李邦彦慌忙跃马逃命。钦宗派吴敏出宫宣旨,要群众立即退走。群众不但不退,还砸碎了宫廷的登闻鼓,打死宦官数十人。钦宗害怕事态继续扩大,被迫宣布李纲复任原职。

东路金兵统帅斡离不看到汴京军民斗志高昂,北宋各地援军又不断向京师集结,感到再僵持下去对己不利,况且钦宗已答应割地赔款,并以肃王赵枢代替康王赵构作人质,没有等勒索的金银足数,便于二月初十匆匆北撤。

下一页 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