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故事-隋文帝统一全国

国史(中华故事全书)[电子书]

南北朝后期,宇文泰之子宇文觉于公元557年代西魏称帝,改国号为周,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史称北周。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公元577年灭亡北齐,统一了北部中国。周武帝于578年死去,子宇文蠹次唬是为周宣帝。这是一个荒淫奢侈而又无能的皇帝,他为政酷虐,使得内外恐惧,人不自安。折腾了两年即死去,继位的周静帝年仅八岁,杨坚以外戚兼重臣的身分入宫辅政,掌握了北周的军政大权。

杨坚出身关陇集团的汉族地主家庭,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大将,后升柱国,受封随国公。杨忠死后,由杨坚袭爵。杨坚娶鲜卑大贵族、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之女为妻,他的女儿又是周宣帝的皇后。一家门第显赫,地位崇高。

杨坚辅政后,自封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并立即着手革除周宣帝留下的苛政。一些地方军阀不满,起兵反抗,如相州(今河南安阳)、青州(今山东益都)、益州(今四川成都)、郧州(今湖北安陆)的几个总管发难举兵;在中央的宇文氏宗室也阴谋推翻杨坚。一时间形势严峻。杨坚采取果决行动,分兵前往镇压,平定反叛,并将宗室诸王尽数杀死,仅留下了一个周静帝。581年二月,杨坚发动宫廷政变,逼迫周静帝让位,代周称帝,改国号为“”。因杨坚袭父爵为随国公,随带“走”字,故去“走”作隋。改元开皇,仍都长安。杨坚即为隋文帝。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便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当时的主要目标是消灭中国南部的陈朝。

在灭陈之前,先灭掉了建都于江陵的后梁,这样,就打开了一条向江南进军的通道。

灭亡陈朝,统一全国,是人民的需要,历史发展的必然。自从公元316年南北分裂以来,频繁的战争,阻碍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也使广大人民担负着沉重的兵役和劳役。人民深受分裂之苦,越来越迫切地要求结束这种局面。隋文帝在经过长期的准备之后,于开皇八年(588年)春,下伐陈诏,历数陈后主(陈叔宝)罪恶二十条,并将诏书抄写三十万份于江南各地广为散发。同年十月,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置南行台省,隋文帝的儿子杨广为行台尚书令,总理灭陈事宜;又命杨广、杨俊、杨素为行军元帅,分兵八路,合计总管九十,兵力五十一万八千人,大举攻陈。隋将贺若弼、韩擒虎分兵两路,直指陈都金陵。

当隋朝积极进行准备之时,以陈后主为首的陈朝统治者却继续过着荒淫无耻、醉生梦死的生活,朝政腐败,国势日衰,人民痛苦不堪。陈朝边将的告急文书频频传来,可陈朝的昏君佞臣依然整天纵酒赋诗,恣情享乐。陈后主还大言不惭地说:“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彼何为者耶!”佞臣孔范随声附和说:“长江天堑,古以限隔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耶!”并自恃有大军十万,不以为忧。开皇九年正月,韩擒虎、贺若弼两军渡过长江后,分别由京口(今江苏镇江)和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境)合围建康(今南京市),并迅即攻进都城。刚从酗酒中惊醒的陈后主慌忙躲入景阳宫中的一口枯井内。隋军入宫搜索,用竹篮子系着绳索把他拉上来,兵士奇怪如是沉重,及至拉上来一看,才发现他和宠妃张丽华、孔贵嫔相拥着都坐在篮子里。

隋文帝灭陈,前后仅花了四个多月的时间。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隋文帝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进行了若干改革,确立了各项制度。在政治上设置政权机构和健全职官制度。在中央一级,废除了北周仿照《周礼》建制的六官,确立了三省六部制,这对后世影响较大。在地方政权的机构设置上,废除了郡一级,实行州、县两级制,又并省了一些州县,裁汰了一批冗官。这样一来,节省了行政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选举制度上,废除了作为门阀专政工具的九品官人法,逐步建立了科举制。科举制的设立,是件了不起的大事。自魏晋以来,门阀世族把持政权,门第的高低成了选举用人的主要标准。西魏、北周时开始打破这种局面,选官以才德为主,不限“门资”。隋文帝继续推行这一政策,重才德而不重家世门第;实行地方保送士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目的考试,考试合格者不论门第高低均可授任官职。隋炀帝时又增设了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建立。

隋文帝十分重视法律制度,即位之初,即命高等人制定新律,但大多沿袭北魏、北齐的律令。583年,文帝又令苏威、牛弘等人进行改定,经过改定而成的刑律就是《开皇律》。这个律令废除了一些酷刑,如枭首、玖选⒐刑等,又减省了死、流、徒、杖等刑律一千多条。《开皇律》是一部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如唐律就是沿袭它而来的。

隋文帝在军事方面的重大改革是,使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起来,完成了由兵民分治到兵民合一的转变。既增加了国家的编户,扩大了兵源,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还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

在经济方面,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赋役制而略有改变,并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如灭陈的当年,以“江表初定,给复(免除徭役)十年。其余诸州,并免当年租赋”。第二年又以“宇内无事”,下诏百姓年五十者,输庸停防。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了609年,全国有四千多万人口,工商业在农业的基础上日益发达,纺织业和造船业最为兴旺。都市繁荣,长安、洛阳是隋朝的东、西两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因系国都所在,人物荟萃,华戎混杂,商业十分繁荣。

隋朝政府把剥削得来的粟帛大量地储藏在长安、洛阳及其附近地区的粮仓府库内。据记载,在河南巩县的洛口仓,仓城周围二十里,内穿三千窖。在河南孟津县的洛口仓,仓城周围十里,内穿三百窖。两处共积米二千多万石。已发掘出来的洛阳含嘉仓,已探出粮窖二百五十九个,大窖可储粮一万多石,并在一个粮窖内发现炭化的谷子五十多万斤。到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卷八),国库粮绢的充裕,实为前代所未有。到了隋末,洛阳的布帛堆积如山,太原的粮食可支十年。唐朝贞观十一年(637年),马周曾对唐太宗说:“隋家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京积布帛,王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这时,唐朝已立国二十年之久,隋朝的府库还未用尽,足见隋朝仓窖府库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