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翠丽的哭诉

格列佛游记[电子书]

《翠莉:一个生命的故事》在阿佩菲尔德的文学创作中仅此一篇。因为只有这部小说涉及到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而他是很难也很不愿意说自己的事情的,他曾说过,“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很难写。我想写我和农民们在树林子里度过的日子。我想按编年顺序把我的事写出来。但是一个作家不能按编年顺序来写,因为当你在记流水帐的时候你就不再是一个有创造的人了,你总是抱着回忆不放,而回忆只是创造力的诸多因素之一。我试了好几次来写我的故事……可是我没法写。倏忽间我找到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一个女孩,而不是一个男孩,比我稍微大一点儿。因为你不可能把一个姑娘当作回忆来写,你必得创作氛围、事物、环境。翠莉真正是我的故事,我内心的故事,而不是一本流水帐”;再者,我们都知道阿佩菲尔德虽然从十四岁踏上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就一直生活在这里,经历了以色列建国等一系列大事,在这里接受教育,然后当教授、著书立说,但他的文学创作却从未染指以色列国本土的事情,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关于“大屠杀”的,但是他一般都不写“大屠杀”本身,也就是说,他没有正面写过二战当中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的血淋林事实,甚至难得触及犹太人在二战当中的磨难、逃亡和抵抗等等,他只写二战前后犹太人的境遇,不过《翠莉》是个例外,她的故事毕竟发生在二战期间。

《翠莉》的叙事手法是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的,对人物和事件的叙述完全是白描式的,没有任何修饰的添加成分;遣词造句非常平实,但在修辞方面很注意重复,这种看似单调的重复增加了某种情绪变化的韵味;整个故事娓娓道来,没有任何刻意的安排和雕凿,却营造出了一种充满张力的氛围,让人欲罢不能,非要弄个明白不可。阿佩菲尔德虽然不信教,但他从不忘记在头上戴一顶帽子(尽管不是教徒们戴的那种色彩不一、形影不离的基帕帽),我相信他的犹太教知识与经验绝对不贫乏,也许这是犹太人与身俱来的。由此,我们可以在《翠莉》里隐隐约约感受到神的力量和宿命的哀惋,那些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塑造颇有震撼力,掩卷息神,翠莉的身影却怎么也抹不去……

上一页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