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雪

百年百篇经典游记[电子书]

儿子从树枝上剥下一段霜剑,在莹洁如玉的雪地上练起武功来,一不小心,滑倒在雪地上,喊声和笑声顿时飞越结了薄冰的湖面,在寂静中向四面八方扩散,空荡荡的花径中到处流动起欢乐的人声……

我到过庐山三次,都是在盛夏,记忆中这是一个人流汹涌的地方,游人的喧哗,掩盖了大自然的宁静。即便是在最幽静的山谷中,只要有名胜风景,就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就有吵吵嚷嚷的人声。喧喧人迹使大自然变得面目全非。我想,庐山若是个有知觉、喜安谧的隐士,他一定会心烦的。消暑的游客们寻欢作乐的时光,正是他不胜烦恼的时刻。而此刻,这苍茫素净的天地间,好像只剩下我们几个人,陪伴我们的,只有洁净的白雪,只有沉默的群山,只有在云层和雪峰间出没的阳光,只有在丛林中悠闲踱步的微风。我面对着的,是一个挣脱了喧嚣和躁动不安的庐山,是一个“回归自然”的庐山。而使庐山得以“回归自然”的,是冬天,是寒冷,是铺天盖地的雪。人类怕热,也怕冷,怕热使人们云集在庐山,怕冷又使人们远离庐山。怕冷的人们啊,你们因此就和美妙的庐山雪景无缘了。

离开花径,又去了仙人洞。大概是向阳的关系,仙人洞前竟看不到多少雪,只有背阴的岩石缝隙中留有一些残雪。但也没有人,这个充满了人和神的传说的岩洞,现在像一个清静的道家圣地了。在洞口碰到一个年轻的道士,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们。从他的目光中可以得知,踏雪上山的人少得可怜。

本想在山上过夜,然而却找不到旅馆。所有的宾馆、招待所、小别墅都锁上了大门。风越来越大,天色也越来越暗,我们只能驱车下山,到九江去过夜。上山时走的是南山,下山我们想走前山。南昌的朋友说:“前山恐怕不好走,”我问为什么,他答道:“那是北山,冰雪太重。”我们全家都不理会他的看法,大家都想走一条新路下山,可以看到上山时没见识过的风景。南昌的朋友笑着说:“那好,一起去见识一下吧。”没想到,车开到北山口,展现在眼前的竟是一副冰天雪地的骇人景象。呼啸的北风卷起漫天雪花,公路上铺着厚厚的冰雪,迷蒙的雪雾中,根本看不清下山的路。汽车还没开出山门,轮子已经在路面上打滑。在这样的路上下山,简直是拿性命开玩笑了。在这样的风雪中,恐怕不再会有审美的雅兴,只有担忧和恐惧了。再也没有谁发出异议,汽车调头,让风雪背对我们,然后再走原路下山。

南山,是另外一种温和的表情。没有风,路上的冰雪也已经融化。离开山顶后,雪越来越少,天色也显得亮起来。车到半山时,居然看到一缕斜阳照在山坡上,树上的霜雪化成了水滴,无声地往下滴落着……这时,想到大山另外一边的风雪,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在南北这两个不同的世界之间,一座幽静的、晶莹的庐山,美好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上一页 1 2 页
  • 下一篇 梦忆姑苏
  • 上一篇 周庄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