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斯先生算不上一个明事理的人,尽管他受过教育,又在社会上闯荡,但是他天生的缺陷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弥补。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他那目不识丁又嗜财如命的父亲的教导下度过的;后来虽说上了大学,只是勉强混完了几个学期,并没有交上什么有用的朋友。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严厉管教使他养成了一副谦卑恭顺的性格,于是现在生活养尊处优,又年纪轻轻就意外获得一笔财产,这种感觉叫他那谦卑的心不由得飘飘然自负起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结识了凯瑟琳·德·波尔夫人,有幸填补了亨斯福教区牧师一职的空缺。一方面,他对德·波尔夫人的显赫身份不胜敬仰,把这位夫人当作自己的恩主毕恭毕敬地供奉;另一方面,他又得意于自己,得意于自己作为牧师的权力,得意于自己作为教区长的权力,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塑造了他既高傲自大又趋炎附势、既自命不凡又谦卑低微的双重性格。
眼下,他住上了不错的房子,又有可观的收入,便想到了结婚成家。他之所以寻求与龙博恩村这一家人重修于好,就是想着要从贝内特姐妹中找个妻子,他从一开始就想着要是表妹们果真像传闻中那样美丽可人,他就从中挑上一个。这就是他对继承她们父亲家产的补偿计划,也是一种赎罪的办法。他自认为这是个绝佳方案,既合情合理,又十分可行,还能显出自己的慷慨大度、重情轻利的形象。
见到几位表妹之后,他的计划没有丝毫更改。简的那副娇好的容颜更坚定了他的初衷,形成了他的极其认真的想法——先考虑大小姐。所以他在贝内特家的第一个晚上,简一直是他坚定不移的选择。然而,第二天一早,情况又有了变化。吃早饭之前,柯林斯先生与贝内特太太闲谈了大约十五分钟,先是谈论他那教区住宅,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向他的心愿,声言自己想在龙博恩找个太太。贝内特太太听了喜笑颜开,先说了一通鼓励的话,然后又奉劝他不要把心思放在简的身上。她说:“说到几个女儿,我不敢肯定……我不能给予明确的回答,不过据我所知,她们似乎都还没有明确的对象。至于大女儿嘛,我必须说明,我感觉这也是我的责任……可能很快就要订婚了。”
这样一来,柯林斯只好放弃简而选择伊丽莎白。这一转变真是太迅速了,就在贝内特太太给壁炉拨火的那一瞬间完成!论美貌、论年纪,伊丽莎白都仅次于姐姐简,柯林斯先生的这一转变自然是顺理成章了。见他这样提议,贝内特太太如获至宝,心想自己很快就要嫁出两个女儿了。而眼前这个男人,她昨天连提都不愿提到,此刻却甚得她的欢心。
丽迪亚倒是没有忘记去麦里屯的打算,她的几个姐姐除了玛丽外,都同意随她一起去。贝内特先生急于想摆脱柯林斯先生,好让自己在书房里清静一阵,连忙请他陪同几位姑娘一起出去。原来,吃过早餐,柯林斯先生就跟着他到了书房,表面上是在翻阅一本最厚的对开本书,实际上却是在和贝内特先生说话,喋喋不休地谈起自己在亨斯福的房子和花园,毫无离开之意,搅得贝内特先生心烦意乱。平日里,贝内特先生在书房里就是图个清静清悠,对于那些自负的愚蠢之徒,正如他曾经跟伊丽莎白所说的,可以在房子里的任何一个地方接待,但决不会是在书房。于是一听说女儿们要出去走走,他便灵机一动,极为礼貌地请柯林斯先生随她们一起出去。事实上,柯林斯先生本来就不适合读书,陪人散步倒是更适合,这会儿一听到贝内特先生的建议,忙不迭地合起那本大书,出门去了。
一路上,柯林斯先生神气十足夸夸其谈,而他的表妹们只是客客气气地敷衍附和。好不容易才到了麦里屯,几个小表妹的注意力早不在他的身上了。她们眼眸子滴溜溜地转动起来,满大街寻找着军官们的影子。除了偶尔哪家商店的橱窗里摆着顶漂亮帽子或是一块新潮的平纹布能吸引她们的眼球外,再没有什么能够让她们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