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机大战“深蓝”获胜谈起

百年百篇经典科普[电子书]

正像一个人光凭“脑子灵”,只能耍点小聪明,只有同时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大有作为一样,“深蓝”光凭速度快,还不能形成大气候。为了使“深蓝”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以便于巧妙地规划棋步,开发小组为“深蓝”配备了一个庞大的棋谱数据库。这一数据库收集了近100年来世界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对弈的棋谱。还收集了许多残局的棋谱,也就是终局前5步棋的下法。目前,这一数据库已收集了超过10亿个棋谱。

在脑子又灵(快)、知识又丰富的“深蓝”面前,卡斯帕罗夫败下阵来。电脑终于“战胜”了人脑,实现了人类长期的追求,也使许封雄取走了弗莱德金的第三级奖金。

电脑“战胜”人脑的意义

“深蓝”战胜世界棋王的意义可分两层看。从近处说,它是并行处理技术的一项重大成果。正像前面提到的,这种技术目前对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来说,都是极为关键的技术。它可以使巨型机登上新的高峰,使大型机再创辉煌。目前并行处理技术已开始推广到工作站中,在不久的将来它还会用到个人机中。这会使工作站和个人机能力飞跃地提高,因而可以大大扩大其用途。

从更深远的层次说,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达到新水平。正像各种体育项目的世界冠军代表着人类某项体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一样,国际象棋由于需要复杂而严密的分析、推理能力,所以它的世界冠军被认为代表人类在某一方面的智能所能达到的水平。

正是因为这样,“深蓝”战胜棋王才会在社会中引起巨大震动。一部分人以为电脑的智慧真的已超过人脑,并因此而惶惶不安,这完全是误解而引起的杞人忧天。

“深蓝”战胜世界棋王,的确意味着在电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例如在下国际象棋方面,它的智力确实能够高人一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所有领域,电脑在智力上都比人高明。

即使在高人一筹的领域内,它也受到一定限制。电脑的智力是建立在人给它编制的程序上。“深蓝”的胜利反映了许封雄为它编制的程序的高明。可是,如果让许封雄同卡斯帕罗夫较量,则必输无疑。这是因为通过程序表现出来的下棋技艺,必须把一切可能都考虑后才能挑出最好的下法。这就需要三分钟计算出500亿至1000亿步棋。人如果要计算这么多步棋,恐怕花一生的时间都不够,而电脑却因运算速度快而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以电脑战胜人脑归根结底还是人脑的胜利。只不过是人脑通过开发电脑并为它编制程序所达到的智力,在下棋方面战胜了人脑的直接智力而已。

从这里可以看出,电脑实现智力的方式是多么地笨。它必须按部就班地把数百亿步棋的后果都考虑了之后,才知道该怎么下。这是因为它虽然拥有逻辑思维能力,但却没有人的灵感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它没有创造性。仅仅依靠运算速度高这一优点而“一俊遮百丑”,使笨的反而显得聪明。

“深蓝”的胜利可以给迄今为止进展缓慢的人工智能,注入一些兴奋剂,使人们更加努力地去开拓人工智能的新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工智能进展缓慢的现状。人工智能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人对自己的脑子是如何工作的,人是怎样认识事物的,人的智能是怎么回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而“深蓝”的胜利并没有突破这一点。

(原载《电脑爱好者》1997年第7期)

上一页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