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有几多寿

百年百篇经典科普[电子书]

王敬东

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说明了人的寿命与社会环境有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请看我国不同朝代的平均年龄:夏商平均年龄18岁;秦汉平均年龄20岁;东汉平均年龄22岁;唐朝平均年龄27岁;宋朝平均年龄30岁;清朝平均年龄33岁;民国平均年龄35岁。

不过,“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却没有正确反映出自然规律,因为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类的正常寿命不应该少于100岁。

科学家首先在哺乳动物的研究中发现,它们的最高寿命,大约相当于生长期的5~7倍。例如狗的生长期为2年,寿命就为10~14年;马的生长期为5年,其寿命为30~40年;猿的生长期是12年,寿命则是50年。人也是哺乳动物,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自然寿命则应该是100~175岁。

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细胞研究的深入发展,更进一步证明了上述论断是正确的。1971年科学家从胎儿身上取得纤维母细胞,作离体组织培养,发现细胞分裂50次就丧失活力。而在老年人身上取得的细胞,分裂20次就死亡了。这就可以看出细胞分裂的次数、分裂周期,与其寿命是相关的。因此,可以用细胞分裂次数乘分裂周期来求出每种动物寿命的长短。如小白鼠约分裂12次,分裂周期为0.25年,其寿命为3年;加拉帕哥斯龟的细胞分裂达140次,分裂周期为1.43年,其寿命则为200年;而组成人体的大部分细胞大约分裂50次,每次分裂周期为2.4年。故人的寿命不应少于120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百岁老人毕竟是少数,而大部分人没有达到正常的寿命就夭亡了。那么,造成人类早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决定在遗传因素上,调查资料证实,在人类中分别存在着长命家族和短命家族,其遗传因素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像日本原县的长寿村,长寿者很多,他们父母的年龄都在70岁和80岁以上的,分别占到72%与46%;在我国广西巴马县53位长寿老人中,有31人的亲属都是长寿者。特别有趣的是,日本人万部;1975年应首相之召去东京,那时他已是194岁,妻子174岁,儿子153岁,孙子103岁,真可以称得上是“长寿之家”了。

其次,后天的环境——衣、食、住、行、疾病和精神等因素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仅以疾病为例,人类进入中世纪后,鼠疫、麻风流行,当时欧洲人的平均寿命只有29岁。二次大战后,各种抗菌素相继问世,使平均寿命提高到40岁。1952年,欧洲人的平均寿命已上升到68.5岁。目前,疾病仍然是造成人类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据统计,老年人死于脑血管疾患、癌症和心脏病的占半数以上。如果这三种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人类的平均寿命又可以延长10年。

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人均寿命延长的伟大进步。解放后,我国人口寿命显著增长:1957年平均年龄就达到57岁;1981年达到68.97岁;预计到2000年,平均寿命定会超过70岁。以北京市城区为例,1950年平均寿命为52岁,1963年增至70岁,1979年达到73岁。

健康、长寿,是人类有史以来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可以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寿命必将越来越长。

(原载《光明日报》1988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