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用途种种

百年百篇经典科普[电子书]

化石同样能推断古气候,例如,在寒冷的地区发现了桔树叶子的化石;在今天比较温暖的地区发现了毛象的化石,这说明过去这些地区的气候与今天是不一样的。

恢复古地理、古气候对研究地球的历史,掌握地球发展规律,对于改造大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特别是对地球的“近代史”——第四纪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研究,对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当然,除化石外,研究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五、“大陆飘移”的有力证据

本世纪初,有人提出“大陆飘移”的见解,后因当时的证据不足,为多数人所否定。近十余年来,由于科学的发展,“板块构造”、“海底扩散”、具有更新内容的“大陆飘移”说,又大为盛行。

“板块构造”:将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水域之外,其余各个板块有水有陆。每一大板块又划分为若干小板块。认为所有这些板块都处在相对的运动之中。

“海底扩散”:岩浆自地壳薄弱的地方(多在洋底,如:太平洋东部和大西洋中部的海底山脉中间)涌出形成一堵岩墙,后涌出的岩浆将其推向两侧,这样一墙推一墙使海底处于不断的扩张之中。海底扩散是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之一。

“大陆飘移”:认为大陆(板块之一部分)都在相对移动。有的彼此相撞,如印度板块和中国板块相撞,将喜马拉雅山“碰撞”了出来,有的又彼此分裂了,如非洲大陆和南极大陆曾是一块统一的大陆,后来才分裂并“飘”到今天的位置上。

这里,我们把非洲大陆和南极大陆为什么曾经连接在一起的问题,简单介绍一下:

1967年,有人在南极找到了一块属于两栖动物迷齿类的化石。有些人认为这就是大陆间连接的证据。但反对者提出:这种动物是会游泳的,可以从一个大陆游向另一大陆。再有,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发现的迷齿类化石产在海洋沉积物中,这说明它是适应海水的。

然而,1969—1971年的发现情况完全不同了。在南极早三叠纪弗拉莫夫组地层中,找到了一个生活在两亿多年前的庞大的陆生动物群(即水龙兽动物群)。这个动物群,种类多、数量大。而更重要的是它和非洲南部的一个动物群完全一样!

我们知道,南北美洲之间有一个巴拿马地峡。地质学家有人称它为“陆桥”,因为它好像架在两个大陆间的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动物可以进行交往。但是,科学调查说明,能够通过巴拿马地峡的动物,仅占南北美动物总数的一个很小比例。其它的陆桥的作用也大致如此。因此,不可能用“陆桥”来解释南极和非洲之间的动物群的完全一致。而只有大陆彼此完全连接在一起,才能出现这种情况。这也就是化石为“大陆飘移”学说所提供的强有力的证据。

(选自《化石世界》,1978年)

上一页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