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鲁迅杂文选[电子书]

看见了讲到“孔乙己”,就想起中国一向怎样教育儿童来。

现在自然是各式各样的教科书,但在村塾里也还有《三字经》和《百家姓》。清朝末年,有些人读的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神童诗》,夸着“读书人”的光荣;有些人读的是“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的《幼学琼林》,教着做古文的滥调。再上去我可不知道了,但听说,唐末宋初用过《太公家教》,久已失传,后来才从敦煌石窟中发现,而在汉朝,是读《急就篇》之类的。就是所谓“教科书”,在近三十年中,真不知变化了多少。忽而这么说,忽而那么说,今天是这样的宗旨,明天又是那样的主张,不加“教育”则已,一加“教育”,就从学校里造成了许多矛盾冲突的人,而且因为旧的社会关系,一面也还是“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的老古董。

中国要作家,要“文豪”,但也要真正的学究。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虽然他也许不过是一条虫)下。

《自由谈》的投稿者,常有博古通今的人,我以为对于这工作,是很有胜任者在的。不知亦有有意于此者乎?现在提出这问题,盖亦知易行难,遂只得空口说白话,而望垦辟于健者也。

八月十四日。

(原刊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八日《申报·自由谈》,后收入《准风月谈》)

注释

陈子展在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四日《申报·自由谈》发表《再谈孔乙己》,对旧时书塾中教学生习字用的描红语诀“上大人,丘(孔)乙己……”进行了考证和解释。

《三字经》、《百家姓》:都是旧时书塾中所用的识字课本。

《神童诗》:旧时书塾中的初级读物。

《幼学琼林》:旧时学童初级读物,都是骈文。

《太公家教》:旧时学童初级读物。太公即曾祖或高祖,此书在唐宋时颇流行,后失传,清光绪末年在敦煌鸣沙山石室中发现写本一卷。

《急就篇》:又名《急就章》,旧时学童识字读物,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编成韵语,多数为七字一句。

禹是一条虫:是顾颉刚在1923年讨论古史的文章中提出的看法。

  • 下一篇 爬和撞
  • 上一篇 “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