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的自家田地(1922年)

梁启超作品精选[电子书]

今天在座诸君,多半是现在的教育家或是将来要在教育界立身的人,我想把教育这门职业的特别好处,和怎样的自己受用法,向诸君说说。所以题目叫做“教育家的自家田地”。

孔子屡次自白,说自己没有别的过人之处,不过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的门生公西华听了这两句话便赞叹道:“正惟弟子不能及也。”我们从小就读这章书,都以为两句平淡无奇的话,何以见得便是一般人所不能及呢?我年来积些经验,把这章书越读越有味,觉得学不难,不厌却难。诲人不难,不倦却难。孔子特别过人处和他一生受用处,的确就在这两句话。

不厌不倦,是孔子人生哲学第一要件。“子路问政,……请益,子曰:毋倦。”“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易经》第一个卦孔子做的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你看他只是教人对于自己的职业忠实做去,不要厌倦。要像天体运行一般,片刻不停。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依孔子的观察,生命即是活动,活动即是生命,活动停止,便是生命停止。然而活动要有原动力——像机器里头的蒸汽,人类活动的蒸汽在哪里呢,全在各人自己心理作用——对于自己所活动的环境感觉趣味,用积极的话语来表他,便是“乐”;用消极的话语来表他,便是“不厌不倦”。

厌倦是人生第一件罪恶,也是人生第一件苦痛。厌倦是一种想脱离活动的心理现象。换一句话说,就是不愿意劳作。你想,一个人不是上帝特制出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可以一天不劳作吗?只要稍为动一动不愿意劳作的念头,便是万恶渊薮。一面劳作,一面不愿意,拿孔子的话翻过来说:“居之倦则行之必不能以忠。”不忠实的劳作,不惟消失了劳作效率,而且可以生出无穷弊害,所以说厌倦是人生第一件罪恶。换个方面看,无论何等人,总要靠劳作来维持自己生命,任凭你怎样地不愿意,劳作到底免不掉,免是免不掉,愿是不愿意,天天皱着眉哭着脸去做那不愿做的苦工,岂不是活活的把自己关在第十八层地狱,所以说厌倦是人生第一件苦痛。

诸君听我这番话,谅来都承认不厌倦是做人第一要件了。但怎样才能做到呢?厌倦是一种心理现象,然而心理却最是不可捉摸的东西。天天自己劝自己说不要厌呀,不要倦呀,他真是厌倦起来,连自己也没有法想。根本救治法,要从自己劳作中看出快乐——看得像雪一般亮,信得像铁一般坚。那么,自然会兴会淋漓的劳作去,停一会都受不得,哪里还会厌倦?再拿孔子的话来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对于自己劳作的环境,能够“好之乐之”,自然会把厌倦根子永断了,从劳作中得着快乐,这种快乐,别人要帮也帮不来,要抢也抢不去,我起他一个名叫做“自家田地”。

无论做何种职业的人,都各各有他的自家田地。但要问哪一块田地最广最大最丰富,我想再没有能比得上教育家的了。教育家日日做的、终身做的不外两件事,一是学,二是诲人。学是自利,诲人是利他。人生活动目的,除却自利利他两项外更有何事,然而操别的职业的人,往往这两件事当场冲突——利得他人便不利自己,利得自己便不利他人。就令不冲突,然而一种活动同时具备这两方面效率者,实在不多。教育这门职业却不然,一面诲人,一面便是学,一面学,一面便拿来诲人,两件事并作一件做,形成一种自利利他不可分的活动,对于人生目的之实现,再没有比这种职业更为接近更为直捷的了。

学是多么快活啊,小孩子初初学会走,他那一种得意神情,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我们当学生时代——不问小学到大学,每天总新懂得些从前不懂的道理,总新学会做些从前不会做的事,便觉得自己生命内容日日扩大,天下再愉快的事没有了。出到社会做事之后,论理,人人都有求智识的欲望,谁还不愿意继续学些新学问,无奈所操职业,或者与学问性质不相容,只好为别的事情把这部分欲望牺牲掉了。这种境况,别人不知如何,单就我自己讲,也曾经过许多回,每回都觉得无限苦痛。人类生理心理的本能,凡那部分久废不用,自然会渐趋麻木,许久不做学问的人,把学问的胃口弄弱了,便许多智识界的美味在前也吃不进去,人生幸福,算是剥夺了一大半。教育家呢,他那职业的性质,本来是拿学问做本钱,他赚来的利钱也都是学问,他日日立于不能不做学问的地位,把好学的本能充分刺激,他每日所劳作的工夫,件件都反影到学问,所以他的学问只有往前进,没有往后退。试看,古今中外学术上的发明,一百件中至少有九十件成于教育家之手,为什么呢?因为学问就是他的本业。诸君啊,须知发明无分大小,发明地球绕日原理固算发明,发明一种教小孩子游戏方法也算发明。教育家日日把他所做的学问传授给别人,当其传授时候,日日积有新经验,我信得过,只要肯用心,发明总是不断。试想,自己发明一种新事理,这个快活还了得,恐怕真是古人说得“南面王无以易”哩,就令暂时没有发明,然而能够日日与学问相亲,吸受新知来营养自己智识的食胃,也是人生最幸福的生活。这种生活,除了教育家恐怕没有充分享受的机会吧。

下一页 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