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守望者——胡适

胡适作品精选[电子书]

就艺术审美方面看,《尝试集》所追求的主要是“诗体的解放”。胡适说:我们做白话诗的大宗旨,在于提倡“诗体的解放”。有什么材料,做什么诗;有什么话,说什么话;把从前一切束缚诗神的自由的枷锁镣铐,拢统推翻:这便是“诗体的解放”。(《答朱经农》,见《胡适文存》卷一,第119页)

胡适的理论对于打破旧诗形式的束缚,创造自由体白话新诗作出了积极贡献。《尝试集》本身也是这一理论的忠实实践,它体现了诗体解放的艰难进程,这正是《尝试集》在中国新诗史上价值所在。胡适一生写过不少诗,他的思想性格,长于理智,诗歌也多是清新晓畅、自由活泼、明白如话居多。康白情曾说过:“适之的诗,形式上已自成一格,而意境大带美国风。美国风是什么呢?就是看起来毫不用心,而自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美。”(康白情《评胡适的诗》选自北社编《新诗年选》,上海亚东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八月出版。)此话大抵说出了胡适新诗的艺术特色。

胡适的散文,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在他的新诗之上。他写的游记《庐山游记》、《南游杂忆》、《平绥路旅行小记》等。在朴素的叙述中,穿插一点历史的考据,使文字清新自然,而略见厚重。胡适也是传记散文的热心提倡者。写于一九一九年的《许怡荪传》,在挚友的深情中,透露出“五四”时代反孔教和反专制的呼声。同年十二月发表的《李超传》,传主是北京国立高等女子师范学校一位平凡的女生,因受封建家族制度和传统思想的种种迫害而病死。胡适以北京大学知名教授和新文化倡导者的地位,为这位素不相识的可怜女生作传,仅凭着她生前一些往来的信稿作素材,平实铺陈点染,便把“她一生所受的艰苦,所抱的志愿,都一一的表现分明”,在伤心痛楚的呜咽声中,对“宗法社会的制度”和“家长族长的专制”,提出了强烈的控诉。稍后的《吴敬梓传》,则在盛赞吴氏反科举、反八股文的同时,鼓吹一种摆脱专制思想文化束缚的“真自由、真平实”等。这些传记散文,思想现代,文字清新流畅,不假雕饰,具有一种冲淡自然的美。

胡适还写有大量的论说文字。或以严密的逻辑力量,揭露和攻击封建伦理道德(如《贞操问题》、《“我的儿子”》);或以通俗生动的事理,宣扬有积极意义的新生活态度和“社会不朽”观念(如《新生活》、《不朽》);或用鲜明的形象,贴切的譬喻,隽永的格言,赞誉新文化倡导者和反孔健将,描画保守者的脸谱(如《爱情与痛苦》、《辜鸿铭》、《吴虞文录序》);或论时事,或悼友人;或针砭国民痼疾,或剖露自己的思想情怀;时而大笔勾勒,时而寸铁狙击,时而旁征博引,大多写的思想尖锐,文字优美,堪称优秀的杂文作品。大量的政论文和学术考证文章,也都明白晓畅,如行云流水,议论风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胡适的白话诗《尝试集》出版后,两年中即销了一万部,影响深远。毛泽东回忆,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就“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本书收录胡适文学作品的精华,分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文论等体裁,编辑时既注重到审美欣赏,也顾及到了历史文献价值,篇末注明原始出处,有助于文学爱好者的鉴赏和研究者寻根溯源。

上一页 1 2 页
  • 下一篇 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