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的历史

羊皮卷[电子书]

很多科学家都持这样的观点:在山谷中以巴比伦城为代表的城市,应该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古老的文明。根据推算,这些城市存在的具体年代大约在8000年以前。关于巴比伦城的存在年代,科学家们的推算方式要提一下。在巴比伦城的废墟中,考古学家挖掘出古巴伦人叙述日蚀的资料,现代的天文学家又根据这些资料用电脑推算出古巴伦何时发生日蚀,进而将古巴比伦的历法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历法之间存在的关系推算出来。

经过进一步推算,考古学家证实,在8000年以前,巴比伦帝国的最早的居民被称为苏美人,那时他们居住的城市周围有护墙。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来猜测,在好几个世纪以前这些城市就应该已经存在了。而城市里的居民也并非是野蛮人,他们都有知识而且十分开化。据史书记载,出现工程师、天文学家、资本家和文字书写,巴比伦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

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了让干涸山谷变成肥沃良田的巴比伦成熟的灌溉系统。虽然长年堆积的沙土已经将大运河的大部分河段掩埋,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少数残留在外面的河段中窥出当年的盛况。运河中有一些河段非常宽,甚至可以让12匹马在其中并列驰骋,美国的科罗拉多运河和犹他运河也不过是这样的规模。

除了这些,还有一项工程令巴比伦的工程师们引以为傲,就是他们精心设计的排水系统,幼发拉底河口和底格里斯河口广袤的沼泽地正是依靠这套排水系统,才成为肥沃的耕地。

希腊人希罗多德,这个生活在公元前400多年的伟大的旅行家和历史学家,曾经在巴比伦最鼎盛的时期造访过此地。他对于巴比伦风光的描述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惟一一个非巴比伦人的记载。在希罗多德的笔下,巴比伦城的繁华景象以及居民的风俗习惯被描绘得生动详实,据他记载,巴比伦城土壤肥沃,种植大麦和小麦。

古巴比伦的繁荣已成为往事,但是它所创造的文明却成为万世的滋养。如果能将那些充满智慧的话语一一记录下来,今天的我们一定会获益匪浅。在久远的古巴比伦,还没有发明纸张,人们就把文字刻在潮湿的泥板之上,一块纸板刻完,人们就把它拿去烘烤直到它变硬。这种泥板的长度大约是203毫米,宽度约152毫米,厚度约25毫米。古巴比伦时代的书写形式就是这样,“泥板”就是巴比伦人用以记录的工具。那些传奇故事、诗词、历史、国王的旨令、当地法律、土地财产权状和契约书等等,是泥板中内容最多的方面。我们通过这些泥板,可以对古巴比伦人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之事有一些了解。举个例子,曾经有一块泥板,很明显作者是一位乡村商店店主,泥板上有日期和一个顾客的姓名,并且详细记录了一笔生意的交易情况:顾客用1头母牛跟店主的7袋小麦交换,已经拉走了3袋小麦,还有4袋随时等顾客来取。

这些泥板被挖掘出来的时候都保存得十分完整。这样的泥板,考古学家从巴比伦城的废墟中挖掘出了成千上万块,供好几家图书馆珍藏都不成问题。

宏伟的城墙也是巴比伦的一大奇观。巴比伦的城墙在古代是与埃及的金字塔相提并论的,因此巴比伦城墙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当之无愧。传说巴比伦历史上的第一道城墙是由巴比伦帝国的开国君主——亚述女王瑟蜜拉米丝建造的,但是很遗憾,现代考古学家连巴比伦原始城墙的一小块砖头也没有挖掘出来,所以至今没人知道这些城墙有多高。据说城墙外面还绕着一条极深的护城河。

在基督教诞生以前600年时,当时的君主是纳波帕拉撒王,巴比伦有史以来最有名的城墙就是他建造的。这个城墙是重新修建的,是一个相当浩大的工程,所以纳波帕拉撒王生前并没有见到这项工程的完工,是他的儿子尼布甲尼撒王替他完成了这个心愿。尼布甲尼撒王曾经在《圣经》的旧约中有记载,他是巴比伦君王中很著名的一位。

史书上记载的改建后的巴比伦城墙的高度和长度颇有可疑之处。实际上比较可靠的数据应该是这样的:大约高48.8米,差不多跟现在一座15层的办公大楼一般高;大约长14.5到17.7公里之间;至于它的宽度,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可以同时容纳下6匹马并驾齐驱的马路,城墙就有这条马路那么宽。想当初如此雄伟壮观的建筑已经消失不见了,只有那部分残损的城墙基座和护城河的遗迹还在向人们提醒这段历史曾经真实存在过。甚至还有后世的阿拉伯人把城墙的砖块挖出来用在其他的地方。

羊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