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钟,河滩广场上一片节后的狼藉:到处是狂欢的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各种撕碎的各色绸带,随风刮起来的破布,官宦贵族冠饰的羽毛,夜晚游行点燃的蜡烛,群众吃剩下的残羹剩饭……
许多市民四处游荡,还有人用脚踢着燃放后的焰火余烬。卖苹果酒的商贩,滚动着的酒桶,来来往往的行人。店家开门营业,相互打着招呼。
这时候,广场耻辱柱边上有几个捕快快速地设岗,这一异常的举动,一下子吸引了广场上四处游荡的民众。
这是一间只有一个窗口的小屋子,室内没有门。这个小屋子里面幽静,屋子外面正对着全巴黎最拥挤、最喧闹的广场。这个时候,游人如织,人声鼎沸。
近三百年来,这间小屋在巴黎是闻名遐迩的。因为它的主人是罗兰夫人为了悼念在十字军征战中阵亡的父亲,在自家宅第的墙壁上,叫人开凿了这间小屋。整座宅第,她仅仅留下了一个窗洞。后来,她仅仅留下了这间小屋,其余的都献给了那些穷人和上帝。
这个贵妇人在这提前准备好的坟墓里,等了整整20年,她日夜为父亲祷告,睡时就倒在尘埃里,甚至都舍不得用一块石头来做枕头。她只穿粗布衣服,靠好心过路人放在窗洞边的面包和水度日。
就是这样,她在给别人施舍之时,也得到了别人的施舍。
当她临终的时候,她把原来的坟墓就永远地留给了那些伤心的母亲、寡妇和女儿,因为他们会有很多悔恨要为别人活着祈求上帝宽恕。就是这样,她宁愿把自己长久地埋葬在极度痛苦和忏悔中。
这间小屋,从来也没有断过隐修女。罗兰夫人死后,空了大约一两年。常常有许多的女人到这里来,哭父母的哭父母,哭情人的哭情人,哭自己过失的哭自己过失,一直哭到死为止……
按照当时的风俗,这间小屋用拉丁文在墙上刻了一个铭文,向识字的过路人指明这是一间虔诚的教徒住过的小屋。这种习俗一直沿用到16世纪。
罗兰塔楼那间已经砌死的小屋没有门,所以,在窗洞上方用粗大的字母刻着两个词:
你当祈祷。
老百姓看事情全凭自己的兴趣,他们宁愿把伟大的路易说成是圣德尼门,还把这个阴森森潮湿的洞穴说成是老鼠洞。